《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及制品》(GB 4806.16-2025)国家标准解读:更精准的安全保障
2025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及制品》(GB 4806.16-2025)。该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的独立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9月2日正式实施,以替代此前在《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GB 4806.11-2016)中关于硅橡胶的通用规定。新标准的制定基于硅橡胶与普通橡胶在材料特性和安全性上的显著差异,旨在通过更精准的监管要求,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硅橡胶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性(-60℃至250℃)和柔韧性,被广泛应用于餐厨具(如烘焙模具、刮刀)、婴童用品(如奶嘴、奶瓶)以及食品加工设备密封件等领域。然而,过去硅橡胶与普通橡胶共用同一标准(GB 4806.11-2016),未能充分体现其独特性能和安全需求。
新标准的独立发布实现了分类精准监管,通过完善原料清单、新增挥发性物质限量、调整迁移试验要求等举措,解决了旧标准在实操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修订内容与亮点
-
统一术语与范围
明确定义了“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及制品”,强调其以聚硅氧烷类聚合物和疏水性二氧化硅等物质经交联固化反应形成的有机硅弹性体为主要原料。 -
完善原料要求
-
基础原料管理:附录A列出21种允许使用的基础原料,新增二氧化硅(CAS: 7631-86-9等)和1-乙炔基环己醇(CAS: 78-27-3)两种物质,并允许其作为添加剂或基础原料双重使用。
-
添加剂合规性:要求所有添加剂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及相关公告规定。
-
-
优化理化指标
-
新增挥发性物质限量:增设附录B提供配套检测方法,覆盖婴幼儿安抚奶嘴以外的所有硅橡胶制品。
-
调整迁移试验:删除旧标准中“油脂类食品采用50%乙醇溶液作为模拟物”的特殊规定,统一按GB 31604.1选择食品模拟物,更真实反映油脂环境下的迁移风险。
-
-
强化标签标识与使用指引
要求产品标签明确标注“食品接触用”或“调羹筷子标志”,并说明使用条件(如是否限接触油脂食品、是否禁用于油炸等),帮助消费者正确识别与使用。
三、对行业与消费者的影响
-
生产企业:需重点核查原料合规性,优化生产工艺以控制挥发性物质,并更新产品标签信息。
-
消费者:
-
选购建议:优先选择标有“食品接触用”和符合GB 4806.16-2025的产品,避免购买无标识或来源不明的硅橡胶制品。
-
使用与维护:
-
首次使用前用中性洗涤剂清洗,避免使用钢丝球等硬物擦洗;
-
存放于阴凉通风处,避免暴晒或长期接触油脂;
-
定期检查产品状态,若出现发黏、变硬、变色或异味应及时更换。
-
-
四、总结与展望
GB 4806.16-2025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进一步细化,通过针对性指标和检测方法提升硅橡胶产品的安全门槛。建议相关企业提前完成配方调整与产品送检,消费者则需增强对标准标识的辨识能力。随着2026年9月实施日期临近,这一标准将为硅橡胶在食品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行业迈向规范化与高品质化发展。
本文基于国家卫健委、食品伙伴网等权威信源整理,仅供行业参考,不构成合规建议。具体标准内容以官方发布文本为准。
深圳市铭芯汇贸易有限公司Shenzhen mingxinhui Trading Co., Ltd